台灣人是世界上最愛把錢花在保險的國家,大家都知道,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引用瑞士再保公司的調查,台灣2007年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名。也就是說,台灣人每人平均收入,花費在保險費所佔的比例世界第一。

但是,台灣每個人的保險卻是嚴重不足,每人平均壽險保額竟然只有61萬!試想,萬一家庭主要經濟支柱辭世時,如果只有留下這麼少的保險金,家庭經濟如何撐下去?

根據風險程度 轉嫁承擔不起的損失但到底保險該怎麼買?向誰買呢?筆者今天就來與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。

風險規劃的基本原理,是依據損失發生的頻率及損失的嚴重性來購買保險,將損失的風險,轉嫁給保險公司。就優先次序而言,越是承擔不起的風險,越應該優先投保;承擔得起的風險,投保的必要性就降低了。

最常看到一般人,為其愛車投保竊盜險、碰撞險…花了很多很多錢,殊不知買得起車就丟得起車,整部車遭竊或碰得稀爛,總價值就是那一部新車的價格。但往往最重要的第三人責任保險,卻連一丁點保費都捨不得花。

父母幫孩子買儲蓄保險時,一年保費數十萬元連眉頭都不皺一下;但幫自己買個意外險,一百萬額度的保費只要幾百元,就覺得天快蹋下來了。殊不知,孩子的經濟保障,在於父母保險額度的高低,父母親不幸發生意外,保障沒有了,孩子的保費更是繳不起!

從幼到老 需要不同保險商品以下筆者針對不同時間購買保險的見解,與大家分享:

1、人一出生時最重要的保險是「健康保險」─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醫療保險。理由很簡單,小孩的存在,就「家庭經濟」貢獻的角度來看是負數,買保險的目的,是擔心萬一生了重病──如癌症、羅倫佐症等的龐大醫藥費。

2、當一個人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,第一張保單應是「壽險」:這是為了回饋父母親的養育之恩,購買壽險並以父母親為受益人,以防萬一無法奉養父母。

3、到了結婚時,為另一半買保險,是把愛化為經濟保障的最佳方式。

4、當第一個小孩出生時,為了保障他長大成人,讀到大學畢業,為自己加買保險。

5、第二個孩子出生後,作為父母不能大小眼,保障其成長學習的權益。

6、購置房地產時,為防萬一中途下車、銀行貸款未付清遭拍賣的風險發生,房貸有多少就應該買多少保險;一旦「萬一」的情況發生,保險公司的保險金給付給銀行,房子可以順利轉移給家人。

7、為了自己的養老,到了中年,經濟狀況較充裕時,購買年金保險(或養老保險),讓長壽不再是風險,也不會成為他人的負擔。

以上所談的是一種買保險的概念,針對每個人在其一生中的保險需求,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不同購買保險的需要。

定期檢視保單 更新保險需求偶爾,我們也要回頭看看過去的保單,例如十多年前買的醫療保險,住院病房費用一天只有一千元,經過通貨膨脹的洗禮,早就不敷使用;或是新推出的重大疾病包括的範圍更廣,或是因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,過去所沒有的終身醫療,現在都應該好好規劃了。

國外有一種所謂的「懶人保單」,即出生時,購買六十歲滿期的儲蓄保險,六十歲到了,家庭責任也了了,把領得之保險金轉買年金保險,每個月從保險公司領取年金,作為自己養老之用。國內保險公司不妨參考開發,讓民眾從出生到墳墓,都有保險保障。

有些讀者不免疑惑,買這麼多保險,是否經濟負擔得起?事實上,保險費相對於保險金,都是相當低廉的,端看你是否有好的保險顧問,為你選擇適當的保險商品,讓你及你親愛的家人,完完整整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。

引用自http://tw.campaign.money.yahoo.com/insurance/article/tw-features.money.com.tw/twfeaturesmoneycomtw_200911272322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近在調整工作的步伐與方向,試著找出對自己最輕鬆的經營方式

跑書局充實的時間也慢慢回來了,看了不少書,到處跟客戶分享讀後心得,感覺不錯^^"

"全心投入,莫忘初衷",董事長的金句帶給我無比的動力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ile93b1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